广东信息港首页 广东信息港首页 雪域江南迎最早新年 工布民俗传承千年生生不息
全部 雪域江南迎最早新年 工布民俗传承千年生生不息 / 最新更新列表

雪域江南迎最早新年 工布民俗传承千年生生不息

2025-11-23 01:45 /


tqb1122003_001_01_b.jpg

传承千年的民俗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浓厚的仪式感。

  2025年11月21日是藏历十月一日(即工布新年初一),西藏林芝地区迎来了工布新年。工布新年又称“工布节”,是工布地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在米林市,乡村振兴工作的丰硕成果,为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天,记者来到该市卧龙镇麦村村民旺姆家中,一同体验工布新年民俗文化。宽敞明亮的藏式客厅里,亲友们欢聚一堂,欢声笑语间,绘就着崭新气象下的幸福年景。

  文化绵延年俗活动异彩纷呈

  打扫一新的房间、摆满美食的餐桌,对于旺姆一家来说,工布新年这一天是最重要的日子,一家人几周前就在准备过节要用的食材和物品,旺姆开心地告诉记者:“过新年了,我们会提前准备吃的结达、卓玛折丝(人参果饭)还有家常菜,会购置新衣服。孩子们也都会回到家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工布新年期间,家家户户会进行传承千年的多项仪式,其中“迎门神”祈福纳祥和“请狗赴宴”占卜丰年这两项仪式是工布新年到来时最具代表性的年俗重头戏。

  “请狗赴宴”是西藏林芝地区工布藏族在藏历十月一日举行的独特习俗。仪式中,主人将糌粑、饼子、酥油等食物摆放在木板上,恭敬地请狗进食。狗先吃哪种食物被视为重要的年景预兆:若吃糌粑或饼子预示粮食丰收,吃酥油或奶渣则象征牧业兴旺。此外,工布新年期间还有吃结达、背水、迎山神、射响箭等一系列活动。

  暖意融融的新年里,传承千年的民俗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浓厚的仪式感,亲友邻里之间会互相邀请对方到家中一起载歌载舞,共度幸福佳节。

  薪火相传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在旺姆家中,热情好客的主人为记者准备了传统的工布藏服进行体验。

  工布藏服是西藏林芝地区工布藏族特有的传统服饰,它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工布藏服的设计深受林芝当地森林密布、气候湿润的自然环境与狩猎、伐木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了与西藏其他地区服饰差异较大的独特风格。其标志性特征是名为“古秀”的套头长坎肩,无领无袖,常用自染的黑色或深褐色氆氇制成,以带束腰,下摆长及脚面。这种设计非常实用,在人们劳作时,皮质“古秀”可以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甚至正反两穿,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劳动需求。

  节日里的“古秀”会用优质氆氇或缎子制作,并配以金色锦缎镶边、金银铜镂花腰带,再佩戴上“嘎乌”等多为绿松石制作的精美饰物,风格华美。将沉甸甸的一套工布藏服穿在身上,记者除了感受到传统服饰的独特之美外,更体会到其中饱含的劳动人民智慧。

  传统非遗技艺和文化、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与当代生活在这片“雪域江南”的土地上和谐共存,焕发着新的生机。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不仅得以保存,更获得了创新发展的契机,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宜居新居乡村生活欣欣向荣

  工布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存在于千家万户的火塘边,如今还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得以展现。近年来,工布响箭、箭舞等文化活动频频登上主流媒体平台,工布文化也被越来越多人了解。这一文化复兴的背后,是乡村振兴提供的坚实根基。米林市的发展,让村民有了传承文化的底气和更广阔的平台。

  记者在旺姆家看到,家中陈设既保留了工布传统建筑特色,又配备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旺姆家良好的居住环境正是米林市乡村振兴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米林市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如今,行走在米林的乡村,石板路整洁干净,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着藏族特色的装饰,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洋溢着现代生活气息。

  据悉,米林市统筹推进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探索“组织引领”“能人带动”“企业下乡”“联村共建”等多条路径,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69个村居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比50%。

  如今,村民们在新年欢聚歌舞的幸福场景,不仅是家家户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生动注脚,也是乡村振兴在雪域高原奏响的铿锵回音,更是当地居民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集体期许。

  “我们会坚持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希望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卧龙镇麦村统战委员坚村说。

  (来源:珠海特区报)




  上一篇:南方海洋实验室打造海洋工程与智能装备“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