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港首页 广东信息港首页 禅城战疫记: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基层治理智慧
全部 禅城战疫记: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基层治理智慧 / 最新更新列表

禅城战疫记: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基层治理智慧

2025-11-18 18:27 /


  天台积水、闲置地堆杂物、楼顶种菜……这些城中村常见景象曾是蚊媒滋生的温床。在禅城区,一场将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些城乡面貌。

  2025年8月,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策略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禅城的基层治理体系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性。从四级联动到村规民约,从党员到普通市民,禅城将疫情防控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展现了一座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治理智慧。

“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防疫力量在湾华村集结

  四级联动,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疫情发生后,禅城区第一时间提级管理、快速响应,成立由区委书记挂帅的防控指挥部,26名区领导全覆盖挂点148个村(社区),党员干部取消休假下沉一线。

  面对疫情挑战,禅城区构建了 “市级统筹、区级负责、镇街主抓、村居落实”的四级联动机制。这一体系实现了从预警到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将防控责任压实到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与此同时,禅城区还创新建立的“1+3”入户工作机制(疾控+村居、镇街直联部门、区双联系部门),将疾控专业力量与基层行政资源无缝对接,实现了“边排查、边清理、边消杀”的工作闭环。

  对此,石湾镇街道深村村党委委员区毅广表示:“我们都是在市区街道上级部门统一协调下,实现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形成一盘棋的防控格局来开展工作。”

  最值得关注的是,镇街、村居层面的网格化治理创新。石湾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谭启洋总结了疫情防控融入基层治理的经验,“石湾依托村居吹哨部门报道的工作机制,借鉴生态网格的管理经验,科学划分防疫网格,严格制定定格、定人、定责制度,确保防控责任精准传导到最后一米。同时引入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巡查,精准锁定楼栋天台、闲置屋等人工难以触及的潜在隐患点。并压实经营的主体责任,构建多方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将防控工作纳入基层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和执行力,依托基层网格化来管理。”区毅广说,这样可以精准地将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利用现有的基层治理架构和资源开展防控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的确,依托现有基层治理架构,例如网格分布、村级组织和物业小区等,可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实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的目标优势。

  在谭启洋看来,现有的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防控合力,提升整体防控效果优势。

怡景社区进行成蚊消杀

  契约治理,村规民约激发居民主体意识

  基层的创新探索与制度突破在这场防控战中打开新局面。

  7月23日,禅城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加强农村蚊媒传染病孳生地防控工作的意见》,村民个人防控责任被细化为10项具体措施,并创新性将疫情防控责任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了一套可执行、可监督、可问责的防控体系。禅城区53个行政村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全部通过民主表决完善村规民约,构筑起农村蚊媒防控的“铜墙铁壁”。

  “石湾早在7月25日就推动11条村与其他社区将环境治理与防蚊灭蚊相关要求写入村规民约,这是禅城区首个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的镇街。”谭启洋介绍,通过村规民约的创新实践,成功推动村民从环境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头号责任人。

  这一转变带来了显著成效。“例如湾华村通过坚决贯彻村规民约,清理天台、闲置屋、冷巷等,成功有效控制住西街村的疫情传播。”谭启洋用具体案例说明了村规民约的实际效果。

  这种创新机制将“契约管理”与“利益共享”相结合,成功打通了环境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建立村民自治公约和利益联动机制,把公共卫生要求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石湾首创的无蚊小区专项行动成为另一大亮点。谭启洋详细介绍了这一机制,“该行动将179个物业小区通过发布蚊媒控制的红黑榜进行动态管理,激发居民、业委会等多元主体监督物管开展防控工作。”

  这一机制有效倒逼物业公司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作为。截至目前,无蚊小区已经发布6期通报,通报表扬8个表现突出的小区,批评18个工作不到位的小区,并限期整改。

  效果立竿见影。“被批评小区的清理工作显著加快”,谭启洋举例说明,“表扬了月亮湾,主动填充长期积水沙池,并抽调人力协助季华社区清理其他无物业小区;世博家园被批评后,也快速完成了13个天台的深度清理。”

  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款落地为行动自觉,红黑榜则从通报批评转化为整改实效。

石头村通过民主表决完善村规民约

  社会动员,构建多元共治的防控格局

  防疫进程中,禅城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多元共治的防控格局。

  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业态从业人员成为流动宣传员。180余名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兼任“健康信使”,将防蚊知识随餐配送、随件送达。

  社区社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各社区组织将防控要求融入日常活动,实现“活动开展到哪里,防控宣传就跟进到哪里”。

  企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各大商超、市场严格落实防蚊措施,成为防控网络的重要节点。部分企业还捐赠防蚊物资,支持社区防控工作。

  禅城始终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控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

  在防控工作中,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与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共同组成了防控“主力军”。他们不仅是政策的宣传员、环境的清洁员,还是民情的联络员。

新业态从业人员化身“健康宣传员”

  挑战仍存,基层防控任重道远

  到8月26日,佛山市召开基孔肯雅热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截至8月25日,佛山市每日新增报告病例连续9天维持在50例以下。

  这种平稳过渡得益于禅城区构建的平战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如今的禅城,市井烟火温暖如初。这座敢闯能扛的城市,正在将疫情防控中的收获沉淀为城市的安全基因。

  尽管成效显著,但基层防控仍面临诸多挑战。谭启洋指出了三个主要困难,“首先是如何防止居民和各方在常态化之后产生的松懈心态,持续保持对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的重视和参与热情。”

  “第二个是在环境整治过程中,例如我们之前开展的清理天台种植可能会触及部分居民的生活习惯。因此如何精准施策和柔性操作有效化解矛盾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耐心。”

  “第三是将防控要求写入村规民约仅是起点,如何确保这些要求在未来长久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切实的遵守和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不断的修改完善,同样是考验。”

  区毅广则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尤其是工作人员方面。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对传染病学、应急管理、风险沟通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石湾镇街道对重点区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平战结合,构建长效的基层应对机制

  随着疫情进入低水平散发状态,禅城正谋划构建长效的公共卫生危机基层应对机制。

  面对防疫常态化后的工作方法,谭启洋介绍:“总体而言,我们将围绕应急处置、预警监测、宣传教育、病例管理以及外环境整治等多方面开展。”

  其中,应急处置是组建流调和消杀两支专业队伍;预警监测是定期对重点场所开展外环境蚊媒密度监测;宣传教育是推动防控健康科普进社区等活动;病例管理是全面开展病例搜索和健康管理工作;外环境整治是将常态化防控与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

  区毅广从村级层面补充,“日后我们将常态化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发动群众齐心协力清理积水,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

  禅城的实践表明,疫情防控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基层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组织重构、智慧赋能、契约治理、社会协同、精准施策和平战结合,禅城成功将疫情防控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疫情防控成为检验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和磨刀石。禅城这种“治理型防控”模式,不仅有效控制了疫情,更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上一篇:禅城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做好“十五五”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