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利中学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 “双新” 攻坚,落实“传承红色基因,奋进学在禅城”目标,全力打造“学在禅城”教育品牌,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提供了生动范例。 理念引领:三维设计勾勒育人蓝图 清晨,阳光洒满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吉利中学的绿茵场,七年级学子的呐喊声划破长空。一场以“烽火青春,砺剑今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此展开,“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贯穿训练全程,生动践行了学校 “以长促全,成就师生” 的办学理念。 此次活动采用“基础 + 特色 + 创新”三阶架构:基础层通过队列训练、军体拳等项目,为学生打牢军事基础;特色层开发了持枪方阵、防恐战术等沉浸式科目,让学生体验真实战场情境;创新层则融入最美乡村徒步、观看阅兵等价值引导活动,以及急救包扎、野外取火等生存技能训练。同时,“教官主导 + 班主任协同 + 学生自治”的三元管理模式,将专业训练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军事技能,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成长。 多维赋能:特色成果见证成长足迹 9 月 1 日清晨,涂勇校长授旗后, 700多名新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持枪方阵训练 经过四天的学习,同学们熟练掌握了军体拳的基本防护技能。闭营仪式上,整齐的方阵、雄壮的口号、有力的招式,让“团结拼搏”的校训有了具体的展现。 持枪方阵训练中,同学们手持与真枪重量相同的枪支,完成了站跪卧射姿、战术手语、跳跃、翻滚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亲身体验战场的瞬息万变,有效增强了应变能力、执行能力与合作能力。学生吴宇烨在日记中写道:“汗水刺痛眼睛,但身边同学的表现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坚持。”
持枪方阵训练 生存能力训练模块凸显“求实”特色。在急救技能课堂上,教官指导学生进行三角巾包扎等实操训练;野外生存课上,同学们学习用镁棒取火、识别方向,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存智慧。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项目,表示学习到技能同时也增强了防护意识。
生存能力训练,学生们正在学习伤口包扎 爱国教育活动,先由陈远正副校长通过专题思政课,以丰富的素材带领学生走进抗日战争的历史,了解英雄事迹与国防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时,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民族自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最美乡村徒步活动中,学生们体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以整齐的队列和热情的问好转达出新时代少年的良好风貌。 防恐战术展示环节,同学们身着迷彩装,化身“小战士”,通过熟练的战术配合,成功完成“人质解救”任务,展现出团结、坚韧的品质。
防恐战术展示 军事障碍模拟射击项目,队员们通过匍匐前进、跳跃翻滚穿越、持枪冲刺等动作,在限定时间内突破四道障碍,完成射击任务,他们流畅的表现,是刻苦训练的最好证明。同学分享:“参与活动时紧张又兴奋,同时又体会到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感。”
学生们越过模拟障碍 示范引领:知行合一彰显教育智慧 吉利中学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将国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2024 年10月的禅城区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中,吉利中学的容永函等 3 位同学在梁嘉琪老师的指导下,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机智的应变能力,荣获冠军。这不仅是对同学们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学校长期重视国防教育工作的最好回报。 在学校思政教育上,吉利中学拥有科学的课程规划,注重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的结合,除了在校内举办思政大讲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校内思政活动,还不定期组织走进红色基地、重走长征路、行走的思政课、志愿者学生走进罗登贤事迹展览馆担任红色讲解员等系列活动。学校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厚植学生的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致力培养具有强烈国防意识的新时代青少年。 本次活动是学校国防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军事技能和生存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为 “学在禅城” 的教育品牌建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