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港首页 广东信息港首页 超50场活动、吸引超万人次参与,禅城全国科普月
全部 超50场活动、吸引超万人次参与,禅城全国科普月 / 最新更新列表

超50场活动、吸引超万人次参与,禅城全国科普月

2025-11-18 18:19 /


  9月,禅城区紧紧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这一核心主题,成功策划并组织实施了首届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于9月集中开展,部分特色活动延续至12月底,形成“集中发力、长效延续”的工作格局。

  活动以“岭南文化”与“禅城产业”为双主线,聚焦青少年、老年人、产业工人、高层次人才子女等重点群体,采用“沉浸式体验”“实践研学”“互动课堂”等形式,推动陶瓷技艺、中医药文化等本土资源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科技深度融合。

  活动期间,禅城区科协联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佛山市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大学、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2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企业、高校及医疗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市民,累计吸引超万人次参与,有效推动科学知识下沉基层、融入生活,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彰显禅城产业与文化魅力奠定坚实基础。

  双线融合,打造禅城科普品牌

  本次科普月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巧妙地将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科技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禅城特色的科普品牌。

  岭南文化科普系列联合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知隐博物馆举办“陶窑烟火——石湾陶与广府生活艺术展”“师生陶艺作品展”,通过实物展品与工艺演示,解读陶艺在当代美育中的多元价值及技术演进;联动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开展“百年酒魂的科学密码”活动,深入剖析玉冰烧酒非遗酿造技术背后的微生物发酵原理,实现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

  产业科技科普系列聚焦低空经济领域,联合佛山航空运动飞行基地、北大青少年创客教育中心开展“从高空到低空”主题讲座、无人机装调实操、模拟飞行体验等活动,普及飞行原理与区域产业布局;走进佛山市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开设工业机器人研学之旅,揭秘机械臂协同作业与产品结构奥秘。

  这种“文化+科技”的双主线模式,不仅避免了科普活动的同质化,更赋予了科普工作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使“禅城科普”的品牌辨识度日益凸显。

9月13日,在华数机器人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工业机械臂知识

  聚焦重点,提升科普供给效能

  禅城区科协深刻认识到,科普服务必须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此,活动针对青少年、老年人、高层次人才子女等重点人群,量身定制了系列专项活动。

  重点人群专项系列针对青少年,创新“校-家-社”协同模式,组织石湾一小学生开展科学馆参观与科普视频录制活动,依托佛山大学实验室开展智能制造实践教学;针对高层次人才子女,举办“地理与探索世界的科技”研学,组织前往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探索地球奥秘;针对老年人,联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颈肩腰腿痛防治、秋季养生等科普讲座。

  这种分众化、精准化的科普服务,确保了科学知识能够以最适宜的方式传递给最需要的人群,显著提升了科普工作的效能和满意度。据统计,活动累计吸引超万人次参与,群众普遍比较满意,各项活动均广受好评。有不少市民还要求增加活动场次。

9月6日,“科技点燃梦想 创新引领未来”同济科普讲堂现场

  形式创新,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高深的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禅城区科协在活动形式上大胆创新,着力去除“专业术语滤镜”,广泛采用“沉浸式体验”“实践研学”“互动课堂”等模式。

  启动仪式上的中医药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25组亲子家庭通过猜灯谜、中医理疗体验、趣味抢答及DIY书签和香囊等项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活动期间,机器人研学、无人机装调、模拟飞行等则需要参与者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感、可玩、可学的具体实践。

  同时,积极推动科普场景延伸,将活动嵌入社区邻里中心、商超广场、产业园区,努力打造“15分钟科普生活圈”。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也为科普赋能,依托“科普数字地图”小程序和科普基地资源库,有效解决了公众“寻基地、找活动”的难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科普服务。

启动仪式当天,亲子家庭体验中医理疗项目

  搭建平台,激发科技工作者热情

  科技工作者是科普事业的源头活水。禅城区科协注重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引领和服务,联合区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精神暨科学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陈红军、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苏永善等先进典型分享奋斗故事,凝聚起崇尚科学、奋发向上的力量。

  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展示才华、服务社会的平台,邀请来自陶瓷工艺、中医药、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的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技术专家、工艺大师担任科普讲师。他们通过现场演示、案例解析、互动答疑等方式,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有效打通了“从专业技术到公众认知”的传播壁垒,既服务了公众,也提升了科技工作者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9月18日,全国劳动模范陈红军进行宣讲

  成效显著,构建科普大格局

  为期数月的禅城区全国科普月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民科学素质得到稳步提升,市民对本土文化科学内涵和新兴产业科技的了解显著增强,各重点人群的科学素养和技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禅城特色的科普品牌初显效应,陶艺科普、中医药体验、机器人研学等活动深入人心。科普资源整合成效显著,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科普服务网络。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超50场活动场场爆满,线上报名通道屡现“秒罄”,全社会“崇尚科学、参与科普”的氛围日益浓厚。

  禅城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回顾此次活动,几条宝贵经验尤为突出:一是扎根本土,以特色资源避免同质化,是提升吸引力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精准对接需求,细分人群设计活动,是实现科普高效供给的关键支撑;三是形式创新,采用沉浸式、实践性强的模式,是提升科普接受度的重要抓手;四是多方联动,整合社会资源,是构建科普大格局的强大动力。




  上一篇:六大项目同步完工,禅城再迎交通建设“丰收季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