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港首页 广东信息港首页 珠海推动“立法+工程+科技”三轨并进 重大事故
全部 珠海推动“立法+工程+科技”三轨并进 重大事故 / 最新更新列表

珠海推动“立法+工程+科技”三轨并进 重大事故

2025-11-23 01:45 /


  今年以来,珠海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常态化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11月20日,《南方日报》刊发文章《珠海推动“立法+工程+科技”三轨并进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超94%》,报道珠海从法治保障到工程治理,再到科技赋能,构建起全域覆盖、全链协同安全治理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

  “嘀嘀嘀……”10月14日下午,珠海市格力香樟小区黎女士家中的燃气报警器突然红灯闪烁、持续蜂鸣,她立即拨通求助电话。应急抢险人员迅速赶到,经检测仪精准排查,发现灶具不锈钢波纹管与旋塞阀连接处因松动发生轻微泄漏。从报警到险情排除,全程仅用时25分钟。

  这是珠海推行的全市家庭免费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工作发挥关键作用的一幕。今年以来,珠海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聚焦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化、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截至11月18日,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520个,完成整改1436个,整改率94.47%,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筑牢法治防线 首次立法规范管理海钓活动

  珠海海洋资源丰富,海域辽阔,海岛众多,垂钓资源得天独厚,曾多次举办“万山论钓”等全国性、国际性海钓赛事,海钓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与此同时,海钓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珠海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珠海因海钓活动引发的海上救援险情频发,管理制度相对分散,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实践中产生诸多监管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珠海用好特区立法权,出台全国首部规范海钓活动的专项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海钓安全管理规定》,以“小切口”立法方式,为海钓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依据。

  该规定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海钓活动的特点,划分海钓监管职责、明确海钓区域和船舶人员安全要求、创新执法首接责任制和信息互通机制,进一步规范海钓行为。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其周边水域的通航安全和桥梁结构安全至关重要,海钓活动可能对大桥水域的船舶航行安全造成干扰,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珠海市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海钓立法共设置四类禁钓区域,其中就包括“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内大桥轴线两侧5000米内水域以及相关单位依法确定并公告的其他海域桥区水域”。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作为珠海海岛旅游核心区域,承办了多项海钓活动。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海钓安全管理方面,万山区已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包括定期组织船长、船东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渔业船舶网格化管理,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渔船更新改造工作。”

  法治建设持续深化。目前,珠海正着手制定《珠海经济特区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企业责任,强化乡镇涉渔船舶监督管理、“三无”船舶联合整治,加强水上休闲活动安全管理。同时,新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消防条例》,也进一步补齐制度短板,压实监管责任,健全火灾防控应对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安全保障。

  深化工程治理 已安装燃气报警装置超58万户

  纵横交错的燃气管网间,施工人员为老旧小区换上崭新的燃气管道;居民家中,新安装的燃气报警器静静守护着居住安全……在珠海,一场将群众身边安全风险作为重点整治目标的工程治理,正悄然改变着这座滨海城市的安全底色。

  燃气安全关乎千家万户。自2022年以来,珠海市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2.6亿元,累计完成城镇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约190公里。今年以来,珠海市将燃气设施设备改造提升作为2025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任务,引导使用液化石油气用户,对燃气灶具、连接软管、减压阀以及用气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截至10月底,已完成5.87万户家庭燃气设施提升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率先推行全市居民用户免费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工作。“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安装58.7万户燃气报警装置,用户满意度高达99.99%,并成功预警多起燃气泄漏险情。”珠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于今年内累计安装用户超70万户,力争在年底实现安装基本全覆盖,有效管控燃气安全风险。

  在夯实硬件基础的同时,珠海同步强化应急演练与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以11月13日举行的珠海市2025年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为例。该演练模拟工贸企业在有限空间清淤作业期间突发人员伤亡事故,按照“企业前期处置、区级协同救援、市级统筹指挥”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这次演练重点检验了企业自身应急响应启动、初期处置能力,以及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指挥调度、跨部门联动协作等核心环节效能。”珠海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业培训同样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7月11日,珠海市应急管理局举办全市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结合近年来我市化工领域常见事故隐患,有针对性地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行解读。”市应急管理局坐班专家介绍,课程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为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明确指引。

  与此同时,珠海还积极实施化工园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公共应急池、给水工程等项目及桥梁防碰撞系统建设,开展自建房、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农村削坡建房隐患整治,滚动式排查整改重点路段道路安全隐患,消除群众身边安全风险。

  科技赋能监管 推动安全生产治理向事前转型

  走进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智慧应急指挥中心,一块展示“智慧应急平台”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应急、生态、气象等各类数据。“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环境应急‘一图可视、一键调度’的智慧飞跃。”值班人员介绍,该平台能实时感知园区状况,实现风险预警、资源调度、处置评估的全流程智能化。

  这是珠海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珠海全力推进城市安全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整合气象、水利、建筑施工、工矿、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灭火等多种监测数据,打造应急指挥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这一平台实现了统一指挥、协同联动、高效调度的目标,构建起覆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和城市生命线等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安全感知网”,推动安全防控从“人防”向“技防”转型,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防控能力。

  在重点场所管控方面,珠海开发了安全生产重点场所安全管控信息系统,推动企业主动自查自纠事故隐患。目前,系统已将学校、商业综合体、医院、危化品、工贸企业等8类行业的2880家重点场所、企业纳入赋码管理,并按照“一场所一码”要求,在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实物二维码。

  “利用该系统,监管部门可以在线部署排查整治工作,企业自主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自查,群众和员工也能扫码学习安全知识或上报问题。”珠海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中旬,各监管部门运用系统开展检查914次,排查隐患1558处;场所、企业开展自查3841次,发现隐患8559处。

  针对建设工程领域,珠海上线运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将辖区在建工程和参建单位全部纳入线上监管,实现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平台重点对危大工程实施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推进危大工程管控清单化、监督流程标准化、关键环节可视化,进一步规范了现场管理,确保危大工程风险可防可控。

  珠海还精准发力重点行业,指导企业提升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目前,全市35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已全部建成并应用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非煤矿山企业的基本信息、边坡预警监测及视频监控等数据均已接入省级非煤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27家重点工贸企业也顺利接入工贸安全监测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企业异常状态和各类安全风险,及时提醒企业加强管控处置,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加上“智能锁”。

  从法治保障到工程治理,再到科技赋能,珠海正构建起全域覆盖、全链协同的安全治理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

  (来源:珠海特区报)




  上一篇:“我在珠海挺好”特区创业者风采荟举办 与梦想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